8月27日~29日,第十屆工程建設行業互聯網大會在重慶舉辦。大會以“推進‘人工智能+’行動 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”為主題,積極落實國家關于加快建設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的戰略部署,加快推進工程建設企業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轉型升級,賦能工程建設行業高質量發展。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裁袁正剛出席會議并作報告,分享系統性數字化支撐系統性精細化管理,助力建筑企業從“粗放管理”向“精益發展”跨越的最佳實踐,為建設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,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。 一、打造系統性數字化產品,精細化管理破解“三重困境” 當前,建筑業面臨市場困境、效益困境和客戶困境“三重困境”,袁正剛認為,未來,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之道。他說,雖然精細化管理并非新概念,但企業在推進精細化管理中往往存在諸多問題,包括設計階段專業協作低效、成本控制滯后;施工階段資源調度混亂,導致窩工或材料積壓,材料浪費與機械閑置嚴重,勞務工效低下,工序驗收不閉環,質量和安全問題未及時整改等。 袁正剛分析,問題產生的原因,在于企業聚焦的仍是單階段、單要素的精細化管理,破解之道在于推行系統性精細化管理。系統性精細化管理需要系統性數字化產品的支撐,通過數據的有效連接,數據實時閉環支撐管理PDCA及時閉環,即通過設計算量一體化、設計施工一體化,實現項目全過程的系統性;通過工程量、計劃、物料、勞務等的精細化,驅動全過程PDCA閉環管理落地,實現施工管理的系統性。 袁正剛表示,作為數字建筑平臺服務商,廣聯達在系統性數字化建設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實踐,打造出能夠全面賦能行業企業系統性精細化管理的系列產品。 二、數據驅動一體化設計,實現項目全過程系統性 袁正剛介紹,廣聯達基于國產自主BIM平臺,通過專業設計、數據協同、即時出量、一模多用,構建全專業協同設計、設計算量一體化、設計施工一體化、設計運維一體化等一體化應用,實現設計品質和項目經濟性雙提升。 廣聯達新一代BIM施工圖設計工具——數維房建設計產品集,可以完成建筑、結構、給水排水、暖通空調、電氣5個專業的BIM施工圖模型創建、計算模擬分析和出施工圖,真正實現全專業協同設計。某央企設計院某EPC項目投標價格2.3億元,應用該軟件,預算人員根據初步設計重新測算后發現,初步預計虧損2000萬元,與業主溝通迅速調整設計方案,避免了損失,改變了項目施工圖設計超概、施工難以變更的現狀,使設計在EPC項目中真正發揮了引領作用,提高了項目利潤。 廣聯達十年磨一劍,基于自主知識產權圖形平臺打造國產城市道路&公路全場景設計解決方案——數維基建一體化解決方案,集成一個軟件,具備路橋隧管全場景、高效率、高質量、低投入的專業化設計能力,實現方案施工圖一體化、多專業協同、設計造價一體化。方案施工圖一體化,能夠充分表達設計意圖,方案階段“快”、兩階段銜接“順”、施工圖階段“精”;支持路、橋、隧、交、安等多專業協同一體化,實現多專業數據互認、多版本精準表達、多人分工快速集成、多方可視化溝通,顯著提升設計質量。 三、打造“智慧大腦”,賦能施工系統性精細化管理落地 廣聯達項目數據決策系統(PMSmart)打造項目經理的“智慧大腦”,以項目為中心,通過算量為基礎、進度為主線的邏輯,將項目全周期的算量、進度、物資、勞務等核心數據自動拉通,實現物資精細化管控、進度與資源協同、成本與風險雙控,幫助項目經理實現從“救火式管理”到“數據驅動決策”的轉型,為精細化管理落地提供有力工具。 聚焦勞務、物資、機械管理等要素,通過AI賦能業務全過程,讓業務環節提效,讓安全有保障,讓崗位作業減負。AI+勞務管理,實現數據智能采集,服務勞務人員精細化閉環管理,降低勞務用工管理風險,幫助項目節省1%勞務成本,助力企業實現監管無憂、風險可控、費用節流、工效提升;AI+物資管理,AI自動識別,無需占用人力,實現材料量控、管理效果、作業效率的全面提升,助力項目物資管理省心、作業省力。AI+進度管理,應用“斑馬進度計劃”這一易用、好用的計劃編制工具,主打雙代號網絡圖,上手容易;一表多圖,支持輸出表格、橫道圖、網絡圖等多種計劃形式,便捷操作讓計劃編制效率提高3~9倍。 PMSmart+勞務管理,可以提前識別勞動力出勤不足、勞務班組降效導致的工程延期風險;PMSmart+物資管理,實現物資需用自動計算,使提量準確度提升50%,效率提升80%;PMSmart+進度管理,物資庫存不足早發現,降低項目斷料停工風險。 “量控”是公路項目成本精細化管理的核心。廣聯達打造公路量控方案,基于精準的動態工程量,以量控為抓手,AI+數字化技術為手段,聚焦收入量、分包量、物資量三大對象,貫穿施工過程算量、用量、控量三類場景,實現工程量貫通、兩量部位量控、成本核算溯源,讓項目成本管控更簡單、更高效,實現項目利潤提升1%。 在袁正剛看來,系統性精細化管理場景的實現,依賴多種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,其中最強支撐是AI。由于建筑行業具有特殊性,不能簡單套用通用AI的邏輯,因此需要更懂行業、更能解決實際問題的“產業AI”。 最后,袁正剛總結,系統性技術賦能系統性數字化產品,讓項目的“數據通起來”,系統性數字化產品支撐系統性精細化管理,讓項目“成本降下來、利潤提上去”,助力建筑企業從“粗放管理”向“精益發展”跨越。